军事文艺网 旗下网站

专访电视连续剧《今生欠你一个拥抱》导演李三林:不只欠你一个拥抱

2010年01月20日 作者:李明珠  来源:中外军事影视

  一部央视一套黄金时问段播出的2009年开年大戏《走西口》,被称为是 “集合了《乔家大院》晋商文化和《闯关东》‘闯’的精神品质”;再一部央视黄金时间段播出的为建国60周年献礼剧目《今生欠你一个拥抱》,被称为是 “催人泪下的《渴望》再版,大爱无边的《牵手》延续”。14岁入伍于27军,20岁离开部队,现在又被八一电影制片厂特招二次入伍,这在人的一生当中是非常难得的,但扛着文职大校军衔的李三林做到了,他就是《走西口》和《今生欠你一个拥抱》的导演。

  在《今生欠你一个拥抱》没做宣传之前,网络上关于李三林的资料不是很多,所以在做采访的时候,就特意问了他一个问题:“《走西口》之后,您的生活有没有什么变化?”李三林说:“没有。”接着又问:“别人给您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呢?”他说:“别人找拍戏的多了,我还是此较低调。”在网络上还搜到一个说法,说李三林的形象很 “卡通”,但是直到采访过半,也没觉得他哪儿 “卡通”,后来仔细一琢磨,就问了他一个不着边际的问题:“您的这个发型留了多长时间?”李三林一边大笑,一边摸着自己的脑袋说:“拍戏留了五六年了,头发此较软,还此较少,所以就梳了个光头,”外表顶着光头、五大三粗形象的李三林,很难让人想象到他就是拍《婆婆》《洒满阳光的小院》的“催泪型”苦情剧导演。从李三林导演的电视剧《今生欠你一个拥抱》的专访当中,堂堂男儿内心那细腻、感性的一面,你会一览无余。

  故事原型震撼导演 精雕细刻只求真实

  《今生欠你一个拥抱》是根据西藏军区山南分区政治部干事王俊景及其妻子党的十七大代表吴新芬的感人事迹创作而成,支撑起这个动人故事的是军人的坚强品格与军嫂的伟大情操。一次意外中,在西藏军区某部服役的军官王俊景失去了双臂。就在此时,与他通信四年之久共写了170多封信仅仅是笔友关系的女大学生吴新芬毅然放弃了工作,肩负起了照顾这名残疾军人的生活重担。日积月累,两人增进了感情,并结婚生子。8年来,她和丈夫共用一双手,悉心照顾丈夫的生活,在家庭生活困难时,她一度靠捡破烂维持家庭生活。她用自己的爱,重新点燃了丈夫的生命火焰。吴新芬遇到的困难是人们难以想象的,家庭重担压在她的肩上,她勇敢地挑了起来,她在困难面前表现出来的坚强意志,令人钦佩。这个特殊而又普通的寻常人家,既充满着温情又令人心酸。李三林说:“有时候人的心境是会改变他的看法的,我刚见到吴新芬的时候,她挺腼腆,当时也确实认为她不好看,但是她这个人面很善。接触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她挺美的。因为一大家子的事情都靠她那双手,等于她就没有手了。我被她的事迹所震撼,对她有种崇敬之情,佩服她、尊敬她。而且王俊景和吴新芬这对夫妇以苦为乐的精神总是触动着我。”

  一种巧合也是一种缘分。李三林本身是军人,《今生欠你一个拥抱》又是军人的戏。李三林说:“我太了解军人了,从情感世界上来讲,军人可能还比百姓更丰富些,他们情感埋藏得更深,但是一旦迸发出来会更加强烈。”

  这是一个讲述现代军人典型的爱情故事,虽然是一个另类的个案,但是李三林却没有赋予它太多的社会含义,他仅仅把它单纯的作为一个很平常的凄美的爱情故事来处理。这种另类不是生存在“真空”里,更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它是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是由很多很多平凡堆积起来的,或者说这些平凡建立在另类的基础之上。李三林说:“为什么说这个故事另类呢,因为他们之间没有确定男女朋友的关系。我觉得这不是高尚不高尚的事情,是接受不接受的事情,他们俩还是有种缘分。我不想去参照和对比,只要讲好他们俩本身的爱情故事就可以了。刚开始女方是出于责任,一时冲动,后来到了小院之后便慢慢产生了至死不渝的爱情。通过既平常又特殊的爱情故事,给大家诠释一个道理、传达一种信息一一爱可以转变一切,只要有爱,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爱和幸福是分不开的一对孪生子,谁有了爱,谁就会幸福,大家要相信爱情。也就是那句话‘心若在,爱就在’,人的心理健康可能此身体健康更重要。”

  李三林介绍说,开始剧本写了好多真实的事情,提供了大量的原始素材,但是好多真实的事情越是写到戏里就越是不感人,反而让观众感觉是刻意做成的,尤其是塑造英雄人物形象,害怕过于高大、过于歌功颂德,现在的观众对于这样的题材都已经有了心理防范,所以首先就要改剧本。修改剧本的时候李三林遇到最大的难题就是真实,要让观众相信你。作为一个情感戏,主要是整部戏的过程真实不真实,能不能打动观众。吴大龙和林小敏是有几个阶段才走到一起的:第一个阶段是大龙受伤后,小敏见到大龙的第一感觉是害怕。当时部队给大龙做截肢的思想工作,大龙死活不愿意,戏里面有个情节是部队做小敏的工作,让小敏去对大龙说,因为他们写了那么多信,联系了那么长时间,他们的心肯定是相通的,大龙最相信小敏。第一个阶段是大龙同意截肢后,小敏看到大龙空空的衣袖产生了自责。小敏的心理是一一我算什么,我凭什么就让人截肢了?小敏的自责有两点,一是如果当初大龙不去车站接她,也不会出事;一是是小敏做思想工作让大龙截的肢,她有责任,走不了了,这是一个转折点。第三阶段就是小敏对大龙的同情和怜悯。这种同情和怜悯在戏中不是直接的去表现,而是从小敏身边的人去找出口,比如小敏的好姐妹莎莎很务实,她一直劝小敏离开;大龙对小敏说,你走吧,你呆一天,你呆一个星期,你呆一个月,最后你总是要走的。大龙这些话的意思就是你别可怜我。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假仗义”,大龙和小敏就这样相知相爱了。情感在于积累,剧情在于推进,节奏也在递进,这部戏从大龙和小敏从相识到结婚是个简单的线性结构,李三林吸取韩剧的一些东西,把这条线给嚼碎了,让大家看他们一点一滴放大的细节。

  在放大细节的同时,李三林还特别注重形式美。《今生欠你一个拥抱》中有个最经典的场景,就是大龙与小敏结婚的洞房花烛夜那场戏,旋转的镜头让两支红烛重叠;同样旋转的镜头,换成大龙和小敏,则是让他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场戏是李三林召集大龙和小敏在酒桌上攒出来的。李三林说:“为了把剧本打磨得更真实,我经常召集大家来喝酒,在酒精的催化下,大家畅所欲言。我问大龙,你没有胳膊怎么对小敏好。大家一琢磨,亲一下也没意思,用嘴含着戒指给带上,别人都已经用过了,最后大家选择了在洞房花烛夜,大龙用嘴含着木梳,饱含深情而又充满着感激地给小敏梳头。用这样一个真实的美的形式,给全剧做了一个艺术上的升华。”

  影视属于美学的一个范畴,对于搞摄影出身的李三林来说,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表现美的机会的。李三林选景遵循三点:一是适合不适合拍摄,所以他选择了周围环境复杂的康复旅馆,康复旅馆位于城市与乡村的结合部,很符合剧情。另外,康复旅馆的小院也特别适合拍摄,后面的二层小楼可以使摄像机的机位很灵活地转换角度,很适合人物的情感交流。小院中间的几口大水缸和水缸下面装着水龙头的简陋水槽,演员站在那儿,就是一幅很真实的生活化的场景。二是美不美,所以他选择了两处美景来构置大龙的家。在香格里拉的大峡谷里有一个石头村,那里的房子都是石头做的,但是他只选择了进村里的一个小栈桥和能够在小栈桥上看到的石头房子外部的景物。院子里的内景则是选择了在河南安阳当年“刘邓”曾经驻扎过的小院。三是农村戏的场景也要拍得干净、漂亮,所以他在拍大龙和小敏两个人家的时候,都给人一种清新、整洁、秀美的感觉。整部电视剧无论是从色调、光线还是场景的选择上都很讲究,而这种精良的制作都是为了提高电视剧的真实度,还原真实。

  男女主角倾情演绎 众实力派鼎立助阵

  《今生欠你一个拥抱》中,青年演员富大龙在剧中扮演男主角吴大龙,吴晓敏扮演女主角林小敏。细心一些的观众很容易会发现,戏里戏外男女主角都是叫演员的原名,而大龙则是“借用”了晓敏的“吴”姓。剧中这样的设计也是为了使大家在一起更容易沟通、更融洽。对于两个人的表现,李三林评价说:“有这么一句话,若是想演好戏,先要做好人。大龙和晓敏无论是在表演的造诣上,还是在做人上都很优秀。我为能够认识他们、选择他们而感到开心、欣慰。”

  李三林在选择富大龙出演这个角色的时候,富大龙还有些犹豫,因为他一直在拍军人、农民的戏,特别想突破一下自我,再也不想去触及这类的角色了。李三林回忆第一次见富大龙的时候:大龙头发烫得都是卷,耳朵上带了一个耳钉,穿了一身时尚的衣服就来了。但是聊了一会之后,他那种质朴的东西又重新出来了。李三林坦言说:“当初接触过几个比富大龙更出名、更帅的演员,但是这个形象绝对不是以帅取胜的。西藏军人的角色,要把那种质朴、纯真的东西表现出来。能够胜任这个角色的演员,我觉得大家对他的人品,对他的关注度和认可度一定要好,简单说就是要口碑好,一定要用正面形象。凭借影片《天狗》获‘华表奖’、‘金鸡奖’双料影帝的富大龙很出色,我特别看重他,他是属于实力派的演员,不属于偶像派,他的表演基础和表演经验奠定了他的自我,他的表演基本功非常扎实。之后的电视剧 《走西口》和他合作了梁满囤,下一步电视剧《家在南三条》中即将邀请他一起合作。再有,从外形的承受力来讲,大龙平时锻炼和保养得比较好,从后面绑他的双手也很好绑,晓敏也能拖得动他,这可能是我选择他的初衷。”演员演戏完全是一种感受,剧中最难表现的是大龙残疾以后的心路历程。富大龙为了更真实地塑造这个角色,他经常让别人把自己的双手绑起来去想细节,他用向前伸一下肩膀来代替和别人握手,用收放自如的笑容来应对规定情境中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

  影视演员首先要讲究先形似后神似,吴晓敏本人和剧中的林小敏有很多相似之处,用李三林的一句话就是一一大大咧咧,没心没肺。吴晓敏很接近剧本中的人物,她外形瘦弱,看似担待不起什么大的事情,但是李三林恰恰要选一个看着担待不起来的演员,最后让她承担下来,而且她是比较陌生的面孔,让她挑大梁,观众不会有排斥的心理,就会跟着她这个人物往戏里走,但是晓敏她纯朴的眼神却透漏出女孩子少有的坚定与执着,这也是李三林导演在接触剧本时最初闪现的人物设计。吴晓敏在剧中的表演是很自然的,很多情况下,她演的就是她自己。李三林告诉她,你生活中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因为这个人物就是这样,女主角不是工于心计的女人,所以她才有这么感人肺腑的事迹。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推进,从开始一个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到一位令无数人为之感动而崇敬的军嫂,吴晓敏让观众逐步理解到爱情的真实内核,还有那种不掺杂任何物质因素的纯粹的感情。

  除了富大龙和吴晓敏的倾情演绎,《今生欠你一个拥抱》中众多配角真实而又生活化的表演为两位主角鼎立助阵。周磊的扮演者唐以诺、吴父的扮演者张喜前、唐浦兰的扮演者柏寒、林父的扮演者李心敏、阎春的扮演者赵晓明、林母的扮演者贾雨岚、吴奶奶的扮演者李明启、孙教授的扮演者丁嘉莉、五婶的扮演者杜宁林、邱莎莎的扮演者何苗、爷爷的扮演者王鹰、政委的扮演者刘长纯、营长的扮演者高峰等,这些著名的实力派演员,甘当《今生欠你一个拥抱》的“绿叶”,为此剧增光添色。李三林介绍说,念念的扮演者小演员裘慕远拍过很多戏,他聪明到眼神中透漏出鬼道的灵性。他在片场一直很“敬业”,小孩一般晚上睡觉都很早,晚上8点多钟你就会看到他在院子里吧哒吧哒跑圈。经常是跑一圈就回来问我们:“还没到我呢啊?不拍了!”就又去跑圈了。等到该拍的时候,就看他在一边睡着了,叫也叫不起来,他本来就是困了才在那跑圈,结果是越跑越累,越累越困。

  感性导演巧抓泪点 不只欠你一个拥抱

  一个人成长历程中,家庭的熏陶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而这对于一个从事影视艺术的导演来说,这种影响都将或有形或无形地渗透在他的影视作品中。李三林生长在一个很民主、很和谐的家庭里,父亲母亲、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都很融洽。而他拍摄的影视剧中,还特别偏重有传统美德的女性,这几乎是他拍摄的影视作品中都着力表现的。李三林的母亲是演员,父亲工作很忙,所以他小时候是在一个保姆家度过的,一个屋瞻下,几代人的家长里短、血脉亲情被吸收到了他后来执导的电视剧《婆婆》中,包括老太太的拐棍,都是他儿时的记忆。童年的耳濡目染,使李三林从小就逐渐养成了对世道冷暖、人间苦乐的敏感和细心。他说:“我喜欢拍摄情感上比较细腻的戏,动作片、情节戏我不适合。小时候看电影,别的小朋友都在那好好坐着,我就已经热泪盈眶,从小就特别容易感动。上岁数了,经历过一些事情,可能很多东西都似曾相识,有的时候更克制不住。”随着年龄的 增长和阅历的加深,李三林爱动感情的“缺点”不仅没克服,反而越来越脆弱,这个时候,他就会跟着戏走,把自己的情感加进去。

  一向专攻苦情戏、善于营造催泪场景 的李三林导演表示,“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我拍这个戏是自己先动情了。”而李三林拍戏的目的也很单纯,就是让观众能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重温一种原始的感动。然而,少有人知的是,轻而易举让观众“哭得哗哗”的李三林,自己往往最先扛不住情感的冲击。李三林说:“小时候我拉小提琴,那时候拉的最多的就是《梁祝》,《今生欠你一个拥抱》比《梁祝》的爱情还感人。《梁祝》纯粹是两个爱情的想象没结合,最后跳到坟墓里。《今生欠你一个拥抱》是他们在一起生活了,现实生活有些时候是最残酷的。”《今生欠你一个拥抱》中,有三处动情点叫眼窝颇浅的李三林泪洒片场:第一场是他用长镜头表现的小敏向大龙求婚的戏。小敏对大龙说咱们结婚吧,大龙拒绝;小敏说我已经离不开你了,大龙还是拒绝;小敏又说我什么都不在乎,这时大龙开口了,他要小敏走,永远走,小敏爆发了,她从内心深处涌出来的泪水,边哭边朝大龙喊着:“你混蛋!……为了你我什么都没有了……”她疯狂地抽出367封信,在大龙面前一张张撕碎,扬起,夺门而出。第二场是林小敏贫血病复发住院,林父得知真相赶到城里,第一次看到女儿女婿在一起的场景。大龙空荡荡的袖管上方,长长的绳子绕过肩膀伸向背后,在离他不远的地方,苍白瘦削的小敏坐在轮椅上,在大龙的拖曳下一步步艰难前行,扮演念念的小演员走在轮椅后,用稚嫩的小手推着,脚下小心翼翼地挪着。第三场是西藏边防部队以军人的最高礼仪迎接林小敏、吴大龙回部队,并为他们举办了一个特殊的婚礼。一袭新娘婚纱的小敏用手搂着身着军装的大龙的肩膀站在军车上,军车过处,由士兵组成的方阵列队整齐,军容肃穆,齐刷刷地立正敬礼,“嫂子好,嫂子辛苦了”的喊声,回荡在西藏的天地间……空中,直升飞机悬下两幅对联一一“你无手俺有手我们共用一双手”“夫从军妇拥军夫妇同结一颗心”诠释了这对喜结连理的新人所走过的艰辛历程。这三个场景,是李三林轻易不敢看的画面,时隔两年,直到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他的心绪依然很激动,不时地哽咽着,他说:“我导戏的时候,一旦被真情实感打动,就很难恢复,甚至连‘停’都没喊出口。常常在一个镜头完成之后默默走开,一个人静静地跑远处溜达一圈,等待心情平静再回来拍下个镜头。但是戏拍完了之后,整个状态就会不一样了,感觉这一天都提不起来。”李三林算是真正完成了创作的初衷——把最原始的感动带给所有人。而这之前,最先感动的是他自己。李三林就是这样,让他的戏跟着他的心走,让观众的心跟着他的戏走,引起观众的共鸣,巧抓观众的泪点。

  李三林拍完的作品,他从来不愿意看,总是躲得远远的。他说:“这次去香格里拉选景,我一听这声音怎么这么熟悉,一看,原来是一个老汉在那看《走西口》。我和大家说,赶紧走,一听见这声音就烦,怎么还放看呢?!”李三林拍过这么多影视剧,最满意的就是这部《今生欠你一个拥抱》,因为投入他的心血最多,他喜欢创新和挑战。李三林自信地说:“这部戏就是给了我了,要是给了别人,我敢说,这就是一个情节片。把情节化为了情感,我就觉得我成功了。你看,今天我们谈论的都是情感。”采访接近尾声,他又说:“你们找我说肯定会特失望,因为我本身就不是特会说的人,今天说的话是我一年说话的量,甚至我一年可能都说不了这么多话。我特别喜欢静,自己一个人在家呆着的时候就坐着发呆,脑袋一片空白,这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因为一进入拍戏状态我就会做梦,做这些梦总是戏怎么还没拍完。但是我拍完一部戏却从来不觉得疲劳,反而会觉得很失落,因为我这个人虽然不是很爱说话,但是却很喜欢和大家在一起。有时候大家一起吃饭,可能我说一个话题,大家就在那说半天,我就在那吃半天。我爱琢磨事情,下部戏《家在南三条》马上筹备要拍了,这是一部以家乡改造为背景的情感戏……”

  李三林让观众流了那么多眼泪,并且还将继续惹哭着观众,而他却从来不愿意看自己的影视剧。钟情于李三林影视剧的观众们,他不只欠你一个拥抱!